严打“假科普真广告” 3部门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张林保)8月13日,严打医疗市场监管总局、假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广告广告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认定指南》),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广告的联合定义、发布主体、发布认定原则、认定具体情形以及部门协同等方面的指南规定,为打击违法医疗广告提供更为清晰、严打医疗更具可操作性的假科指引。
据介绍,广告广告《认定指南》聚焦社会反映集中的部门无资质“黑医院”“黑医生”发布广告误导群众就医选择的问题,对医疗广告发布主体作出了严格的联合限定,明确规定除依法设立的发布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或者委托他人发布医疗广告;针对借医疗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认定违法行为,《认定指南》在明确哪些形式的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不构成广告的同时,列举了借医疗信息公示和健康科普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具体情形;为推动实现对医疗广告乱象的标本兼治,《认定指南》对市场监管部门与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等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认定指南》的出台,有助于准确认定和打击利用医学科普、健康养生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更加公平的医疗广告市场环境和有序的医疗科普社会氛围,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满足公众对健康养生知识的需求和就医需要。《认定指南》在结合医疗广告活动新特点和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对“什么是医疗广告”进行了回答;对如何区分“医疗广告”与“医疗信息公开”“健康科普”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监管规则。
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主要针对医疗广告监管执法的原则和具体监管规则作出细化规定,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更加明确的执法指引和实操指南,对查处医疗广告违法案件过程中规范行使裁量权进行细化,对互联网平台防范和制止违法医疗广告信息发布和传播的责任义务作出规定。
两个指南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为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划定了更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在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精准打击变相发布医疗广告行为的同时,有助于防范和制止医疗行业商业营销宣传领域“内卷式”竞争。
责任编辑:赵英男
(责任编辑:百科)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电压表的作用原理分享)
- 泉州扩大按病种收付费范围 13.8万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提升11%
- 梦想蓝图:KIDS&TEEN青少年家居
- 泉州扩大按病种收付费范围 13.8万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提升11%
- 黑龙江赫哲族“小鱼娃”逐梦航天 参观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拥抱星辰大海
- 2日NBA:老总曝科尔背伤未愈 鹈鹕主控换经纪人
- 泉州扩大按病种收付费范围 13.8万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提升11%
- 新晋打卡地!泉州首个消防主题文化公园开园
-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3起农资广告行政处罚案例
- 《死亡搁浅2》PS5 pro评测:首款展示PS5 pro价值的一款游戏
- 郑州城郊铁路一期开通试运营 与T2航站楼无缝对接
- 复合益生菌发酵不同基料乳酸菌饮料中挥发性代谢物差异分析(三)
- 中粮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2019年4月22日-4月26日收盘情况
- 中粮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2019年9月02日-9月06日收盘情况